农业新闻
探讨扶持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对策
2014-12-20 10:48  点击:238

养猪业发展对策

发展养猪事业的根本目的只有两个,一是为社会提供猪肉,二是为从业者提供收益。扶持养猪事业应紧紧围绕这两个根本目的进行,普及养猪技术、提高生产效益、保持适度规模满足市场需求,养猪业收益应成为解决政府所迫切关心的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支撑。

对养猪业的扶持政策应顺应市场规律。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市场规律遵循以下循环: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、市场价格决定行业利润、行业利润决定资本投向、资本投向决定产能、产能决定供求关系、供求关系又决定市场价格。

 

探讨扶持我国养猪业发展的对策



这一市场生态链条是由市场主动调节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。政府行为的干预手段应该着力于促进和稳定这一动态平衡,用生产技术的研发和管理技术的升级来驱动养猪事业的发展,否则将会对此脆弱的生态关系形成负面影响,最终制约养猪业的健康发展。

一、我国养猪市场的特点


1、 近年来我国生猪市场供应充足

猪肉的需求量不应片面的以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量来衡量,而应按照在我国国情条件下的供求关系予以确定,并利用市场规律自动调节产能实现供求平衡。

实践证明猪粮比6:1为养猪盈亏平衡点,当生猪价格跌入盈亏平衡点以下时反映出市场出现了产能过剩。根据发改委发布的消息,2009年 5月6日,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粮比价为5.9:1,低于6:1的盈亏平衡点,进入蓝色预警区域,部分地区生猪养殖出现亏损,此后到6月24日我国36个大中城市的猪粮比价连续7周低于6:1。

近年来生猪价格一直在盈亏平衡点上下波动,说明了我国养猪业产能充足,生猪产量与市场需求量已在市场调节下形成了动态平衡,。三年前因蓝耳病导致的市场波动只是暂时现象。

2、 靠扩大产能使生猪价格总体下降的空间不大

近年来我国猪粮比价总在养猪盈亏平衡点上下浮动,产能已十分充足,再扩大产能只会导致行业利润的下降、甚至亏损。因而通过扩大产能、扩大供应来降低猪肉价格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。

要想使生猪价格下降唯有降低生产成本。从我国养猪业现状看,生猪主要由小规模生产者生产,这部分生产者的人员工资福利成本、固定资产折旧成本都已很低,很难再有下降空间。要降低生产成本唯有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、降低饲养成本。

3、我国民间资本充足

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,不仅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民间资本也不断扩大。人民银行统计数据表明,2005年底我国居民储蓄突破14万亿元,2008年已稳占20万亿元以上,投资与理财已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常态。追逐利润是资本的天性,对有发展前途的项目进行投资的民间资本十分充足。

 二、将财政资金直接配套投入养猪场的弊端

目前我国养猪事业的发展瓶颈不是产能不足的问题,若再以财政资金的投入来驱动资本的进入、扩大产能,是拔苗助长,就会破坏整个养猪业市场生态链条的动态平衡,从而影响养猪事业的良性发展。

1、加剧供求矛盾,损害行业利益

用财政资金对猪场建设进行补贴,诱导了资本的过量进入,导致产能过剩,行业利润下降,挫伤养猪积极性,继而成为下一轮供应减少、价格上涨的原动力。

2、有损市场公平竞争

市场经济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公平竞争。一部分猪场获得了政府资金补贴,对另一部分没有获得补贴的养猪业者形成不公平竞争,破坏了整个养猪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。

3、有悖社会公平

政府补贴多针对较大型猪场进行,而能够投资上百万、几百万兴建大型猪场的投资者多为“富人阶层”,将全民所有制的资金逆向流向“富人阶层”有悖社会公平。“扶富”资金大大高于“扶贫”资金,致使相对贫困加剧。

4、缺乏科学发展观

将政府资金直接补贴给养猪场是将30年前的做法照搬到30年后的今天,没有与事俱进。改革开放之初,由于十年浩劫的影响国家百废待兴,发展养猪事业民间资本严重不住。而当时需要迅速扩大产能,兴办养猪场国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是时代的需要。

改革开放30年后,国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国家藏富于民的政策使民间资本对于养猪投资而言十分充足,资本市场成熟,投资取向与行业利润之间的市场调节机制也十分成熟,民间资本可以便捷的投向有产能需求的行业。在此背景下,在猪肉市场供求已实现平衡的情况下,再照搬30年前的养猪扶持模式,进行资金补贴,不仅与事无补还破坏了市场平衡关系。违背了科学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原则。

5、给予种猪场财政资金补贴同样不妥

实践证明种猪场与商品猪场相比,有着更为丰厚的收益。种猪场一般投资规模较大,在市场经济秩序下投资建设种猪场是投资者资本运营的市场行为。种猪场有着较好的利润,追逐利润是资本的天性,种猪场项目建设不乏资本投入,财政资金的补贴只能表达一下对种猪繁育的关注之情,并不能对种猪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促进作用,结果与上述论述有相同弊端。

对种猪繁育的支持,不应以简单的“给钱”的方式来代替,应研究更为科学的扶持方式。

6、对“示范场”的补贴缺乏必要性

“示范场”因其起点、高效益、高利润才具有“示范性”,也因其高起点、高利润而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,有更多资本的追捧。一个需要财政补贴才能生存的“示范场”何来示范性?热衷于对“示范场”进行补贴于理不通。

7、资金财政使用监管难度大

财政资金对少数猪场投资者的补贴,对这些少数受益者是一笔额外的收入,在拨付过程中对补贴对象的选择弹性较大、监管难度大,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,容易引发社会不满情绪。